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走,我们无法掌控,但我们可以通过有意识地主动管理自己的,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是自律的根本意义和目的所在。
本我对需求的表达和渴求不分时间和场合,就像儿童逛商场看到某件喜欢的东西,如果父母不给买,立马就会表现出不高兴,甚至会当场哭泣或在地上打滚,而不会考虑他人会如何看待自己,自己的行为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只要达到目的就好。
这时,如果将儿童的注意力转移到其它感兴趣的事情上,或父母跟孩子约定如果他达成某个目标就给他买他喜欢的东西,那这个就得到了有效管理,甚至变成了促成目标实现的一个动力。
如果任由本我自由发挥,让自己被所驾驭,在获得某种程度上的自由的同时,我们的注意力,时间和精力将被分散,而无法聚焦于想要达成的目标。如果我们想要更好的实现目标,就必须自律,学会驾驭自己的,让它为我们的目标服务。
一种行为得以维持,通常是因为它给我们带来某些益处。如果自律是痛苦的,那我们很难坚持下去。持续的压抑会让人感到痛苦,这也是为什么通过持续的压抑很难获得自律的一个原因。
严格自律带来的一个问题是心理上的自我挫败感。要在所有时候都严格自律,很难做到,至少大多数普通人都做不到。在做不到的时候我们就容易苛责自己,认为自己做不好事情,否定自我,久而久之就容易自卑。
不要试图成为一个完自律的人。想想自己希望达成的目标,用目标引领自律。请尝试以温和的方式去循序渐进地养成一些有用的好习惯,并用自制力去强化这些习惯,当这些习惯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我们也会变得越来越自律。
降低通常比提高能力更有效,但也更难。如果一个人有了一个,那么这个是很难被压制甚至被消除的,强行和对抗可能让暂时隐藏起来,但得不到满足的会越变越大,直到再也不能被压制住。而且在压制的过程中,一个人也会因为消耗能力等感觉不舒服。处理的方式是尽快满足和疏导,并不是一个坏东西,它是一个人行动的动力。当一个新的开始出现时,它往往是好的,一个人不会平白无辜产生了一个想将别人杀死的,或者想偷盗抢劫的,而往往是想吃什么,想去哪玩,想得到别人的认同等等比较小但对自己和别人都是比较善意的。尽早发现自己的,然后通过行动来将其满足,就是一个人持续提高的过程。而被满足后,它可能消失,也可能会变成更大的,但后者比较少,这样的可以称作核心,它往往是一个人一生的主题,涉及到他想持续提高的能力。而其他容易满足的更多是一种插曲,甚至可以说是一些干扰。但如果那些干扰不被合理的疏导掉,它可能会变成更大更难满足的,喧宾夺主,让一个人非常难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