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草木染(2)(3 / 4)

大时代的梦 莞简妤 8428 字 2020-02-05

相调整的重要工具,例如,醋可以增强红色和紫色效果;盐能使染色更加持久;明矾的用量可以调整颜色的色度。

部分染料的色素无法在常温状态下依附织物,因此需要通过煎煮的方式以达到植物染料染色所需温度。通常方法为将需染色的织物与搅碎榨汁的染料汁液同时放入锅中煎煮,使色素更好的依附。

发酵染的主要代表是靛蓝染。将蓝草浸泡出色,在加入媒染剂,急剧搅拌使溶解于水中的靛甙与氧气充分接触,氧化成为靛蓝,氧化的这一过程也称发酵。

发酵而成的靛蓝能直接用于染色,并且使用发酵法染出的颜色,保存时间长久,经久不退。茜草等染料也可使用这一方法。

顾名思义敲拓染是通过敲击植物,使植物颜色、形状直接染到织物上的方法。使用这一方法,只需要一把锤子或一块石头、几片叶子和一块织物。

不需要媒染剂的添加,和繁复的煎煮程序。敲拓法不仅限于染料,通过敲击所有植物都可以印染于织物上。

用含有不同色素的染料进行叠加可以得到不同的色彩,用多种不同性能的染料分多次染色产生空间混合效果的方法成为套染。套染是使植物染色色彩多样且多变的重要方法,如靛蓝和槐花套染可得油绿色。

分为扎与染两个步骤。先扎后染,通过纱、线、绳等对织物用力扎、缝、缚、缀、夹、打结后在进行染色,染色完成后将线绳拆除,在被扎住部分会留白。

这种染色方式意味着织物的染色不可复制,每次染色的绑扎部位都不可能完一致,因此每次扎染都会染出截然不同的艺术效果。

草木染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隋唐时传入日本。

今天介绍的是日本国宝级的草木染大师吉冈幸雄,其世代家传染色技艺,经过他的长期努力,许多失传的传统染色技艺得到恢复及发展。

近几年来,国内在传统草木染领域的实践、研究等方面也是有所发展,也希望通过对日本草木染大师的介绍能够对设计师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一首诗经,字短情长,唱出了男子的思念与哀伤煮料,染织,裁剪,缝制…曾经妻子制衣的身影还在眼前,而今物犹在,人已亡,睹物思人,泪千行。

用葛麻织布,以草木为染,在中华大地上,百姓以“草木染”制衣的生活方式,持续了几千年。唐朝,草木染传入日本,在日本经历奈良、平安等时期,到了江户时代,达到鼎盛。

进入明治时期,随着西洋文化的影响,化学印染开始占据主流,草木染技艺在日本,逐渐失传。

当吉冈幸雄想起这些时,心里头总有说不出的难受。身为吉冈染司布染工坊的第五代传人,他觉得自己有责任,让这些古老的技艺和颜色,重回人们的世界。

年轻时的吉冈幸雄,跟多数人一样,都想成为一位朝九晚五的白领。可惜刚过而立之年时,本该继承家业的弟弟,突然离家出走,家族的事业,一下子落到了他身上。

吉冈的父亲一生都在研究古老色彩。象征高贵的帝王紫染艺,就是父亲第一个复原的。吉冈原本以为,慢慢承袭父亲的工艺,接受父亲指导,自己不久就能熟悉起来。

然而,这复原之路并不简单。而父亲突然间的离世,对他来说,更是晴天霹雳。

“当时真觉得走不下去了。”战斗不可怕,可怕的是孤立无援。从上阵父子兵,到一个人单枪匹马冲锋,吉冈有无数次想要放弃。

幸好身边有这位印染师,福田传士。自16岁起,福田就跟着吉冈的父亲学习染艺,现在已经是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