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台定做的打磨机能将生产出来的粗纸打磨得更加光滑。
西藏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促进了西藏当地的经济增长,也给次仁多杰的雪拉藏纸带来商机。最近一款名为“西藏礼物”的伴手礼在拉萨街头出现,这正是老人开发出来的一种新型的装饰纸。
这种装饰纸由于材料和图案千变万化,风格各异,而且有着原始质朴的纹理,很有市场前景。同时,以雪拉藏纸为原料的皮纸绘画、雨伞、太阳帽、礼品包装袋等工艺品也热销西藏各个旅游景点,让游客爱不释手。
西藏各个地区所产的藏纸都有各自的特点,在这些百花齐放的藏纸品种中,公认的有五大精品供达赖喇嘛使用的金东纸,供旧西藏噶厦地方政府使用的达布纸,供噶厦政府颁布敕令所使用的错那纸,专供用金银等特殊“墨水”使用的蓝褐纸,最后一种则是广为人知的用于文献记录的尼木雪拉藏纸。
“西藏的历史是记载在藏纸上的。”说起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藏纸,60岁的强巴尊珠眼中闪出朝圣者般赤诚的光亮,“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宗教圣地收藏的经书能够历经千年风雨而保存完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这些典籍所用纸张都是西藏独有的藏纸。”
在强巴尊珠一手创办的拉萨市彩泉福利民族手工业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一张张朴拙而轻柔的藏纸,在匠人手里变成了一幅幅古色古香的彩绘画卷、一个个精巧独特的笔记本、一盏盏五颜六色的纸灯笼……不时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前来,选购一批藏纸产品后乐颠颠地离开。
“你看,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藏纸、喜欢藏纸,去年5月20日藏纸生产工艺还被列入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一种民族工艺品和艺术品,藏纸正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谈起藏纸的千年兴衰,不苟言笑的强巴尊珠变得滔滔不绝。他从4岁起被送进哲蚌寺出家8年,那些印有神圣经文的藏纸陪伴他长大。从那时起,他跟藏纸结下了深厚情缘,这一生都化不开。
藏纸产生于公元7世纪中叶。文成公主入藏带来了造纸术后,藏汉两族的工匠们在当地没有中原造纸所使用的竹、稻、鱼网等原料的情况下,经过多年摸索,以有毒性的狼毒草等多种高原植物为原料,生产出工艺独特的藏纸。这种纸张具有强度高、天然防腐防虫防鼠、不褪色等特点。千年来,它默默地记录着西藏的历史,见证了西藏的文明进程。
上个世纪60年代起,在现代造纸工业冲击下,一直保持着传统手工生产方式的藏纸制造业迅速萎缩。到了80年代,国内藏纸使用几乎部依靠从邻国进口。
眼看着古老的藏纸在故乡西藏销声匿迹,强巴尊珠心急如焚:“作为一个藏人,必须站出来为挽救民族造纸工艺做点什么!”
藏族有句谚语:“如是决心已定,那请把你的誓言捏成糌粑一样放在桌面上!”1990年,强巴尊珠开始带人到塔布、罗扎、阿里、尼木等历史上藏纸的主要产地进行寻访,遍访当地老艺人,记录了他们的口传技艺。
但因藏纸生产已经绝迹,他们没见到藏纸的实际生产过程,仅凭老人们断断续续的回忆,始终不能成功制出藏纸。这期间,他拜访过的几个老艺人陆续去世,藏纸生产技术的挽救和挖掘已经刻不容缓。1993年,强巴尊珠出资,把尊布扎旺、果果拉等数名老艺人接到拉萨住下来,一起切磋交流,终于整理出完整的工艺流程,生产出了批藏纸。
“在这个时代,仅仅有继承是不够的,民族传统文化更需要发扬和创新。”强巴尊珠肩上的民族责任感时刻提醒着他要不断前行。十几年来,彩泉福利民族手工业有限公司从只能生产单一书写用藏纸,发展到了能够批量生产多种类多系列的彩泉品牌藏纸,结束了西藏从印度、尼泊尔进口藏纸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