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原始黎陶(1)(3 / 3)

大时代的梦 莞简妤 6096 字 2020-02-05

传统的传承之间,制陶的艺人们会作何选择?在昌江,刘梅珍带着村里人开办了昌江保突黎陶制品专业合作社。“我们采用两种方式进行制陶。”刘梅珍笑着说,他们用传统方式制作小型陶器,如碗碟等,用汽窑制作大型的陶工艺品。

她希望,通过两种制陶方式,能让人们记住传统的制陶工艺,也能将制陶工艺转化为经济。在三亚布曲村,董亚风和其他村民,则始终坚守着传统的制陶工艺。“因为我们处于风景旅游区,所以我们跟天涯旅游区合作,做黎陶旅游工艺品。”

黎陶在海南有一个民族他们是这个岛屿里最原始的居民在千年以前,这里一直遵循着古朴的传统男耕女织,织锦制陶用这质朴的手艺自给自足在这片土地上过着恬静平淡的生活。

在过去,黎陶曾是黎族人家中必不可缺的必需品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烧制而这些用泥土烧制出来的器具除了可以用来盛米储粮,还可以腌制食物。

而每当开始烧制陶坯时,村里的孩子们都会围坐在一旁观看,因为在烧制陶坯的过程中,人们会先围绕着火架载歌载舞,举行一个简短的祈祷仪式,祈求神明的保佑。这个仪式带着强烈的原始文化,感官心存对上天神明的敬畏。

随着大工业时代的来临,这些需要花费时间和辛勤的老手艺慢慢地被人们筛除机器渐渐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作业,而传统的黎陶制作手艺也逐渐流失在时间的长河里。

泥土之中,留住过往昔日神秘悠远的仪式正日渐转变为回忆中的画幅。

如果说陶能让泥土变得稳固,而悠久能诉说过往的话,那带有粗狂审美的黎陶,也许是尘封黎族那些流淌岁月最好的容器。

田承泰“一窑三百件,你可以赌到你第五次烧完剩下三十来件。但是我是要那三十来件,?我不是要那三百件。”“你以为他赌的是他的茶碗,其实他赌的是他的人生。”?感觉他手中的每个瓷器都是有生命的,有灵性的。为此我也迷了好一阵,毕竟我没大师如此丰厚的人生阅历和体验。

任何一种民间技艺,都是在活下去的渴望中,挣扎着破土而出的。历史上,昌江地区黎族由于粮食、盐等生活物资不能自给,几千年来都靠妇女制陶与其他民族进行物物交换而来。就如同羊阿婆,制陶只是为了来实现自己的愿望。而这种愿望现在看来,仅仅只是最基本的存活要求。

羊阿婆说“因为这个年代很穷,如果不懂得制陶的话,就没有东西拿去换米,那时候真的什么都没有……女儿十五、六岁时,我也开始教她做陶,有了这个手艺以后就不怕饿肚子了。”

就这样一做,羊阿婆从十几岁延续到了现在的九十岁。

一个小小的黎陶虽没有田大师做的那般精致,但却也要经过十一道的制作工序,看似平凡实则不凡!

走进海南昌江保突村黎族传统陶器合作社传习所,只见这里摆放着黎族村民们制作的各种特色黎族陶器,除了碗、钵、盆、罐、蒸酒器等生活器皿,还有各种神态各异的动物形象的装饰陶器。

91岁的黎族老人羊拜亮,一生烧陶,是非物质遗产黎陶项目的国家级传承人,她如今将这个头衔传给了女儿和孙媳妇。每次烧陶前哼唱的“咒语”,是在请闲杂人等切勿打扰制陶,寓意着对于陶器的尊重。这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文化,羊拜亮接过了烧陶的火把,又传给了下一代。

黎族传统的制陶技艺,保留了我国新石器时期早期的制陶手法,是制陶手工艺中的“活化石”。2006年,“黎族原始制陶技艺”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