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椰雕(1)(4 / 5)

大时代的梦 莞简妤 9365 字 2020-02-05

,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的工艺品。

2008年6月7日,椰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东郊椰雕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

2014年,成功入选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认证“?。

神州大地,物华天宝。美丽的海南这一片热土盛产着迷人的椰子树,养育着淳朴勤劳、聪颖智慧的华夏儿女。

在海口市大致坡镇金堆村委会美贴村,居住着一户椰雕手工艺术人家,男主人叫朱凡,他精心专注手工椰雕20余年,创作出许多精美的椰雕作品,是一个有名的椰雕工艺师。

他以独有的朴质、悟性,执着的匠心精神,凭着一把雕刻刀雕刻出他的匠心之美。

周末,天空时而飘着雨,时而停,我们慕名而来美贴村。

美贴村是个美丽的村庄,村前池塘绿波荡漾,村旁村后古树参天。

这里有明代进士冯颙的故居遗址,也是清末爱国诗人冯骥声的故里。

我们进走朱凡的家,这是一座传统的民居院子,院子场地较大,树木林立,枝繁叶茂,散养的农家鸡在觅食。

恰如陶渊明笔下的“采集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意境。

朱凡停下手中的活,拿出他的宝贝作品给我们欣赏,并一一介绍,让我们真正明白每一件椰雕工艺作品的涵义。

从他的话语与他的椰雕手工艺作品中,感受到朱凡对椰雕手工艺术的追求完美和精益求精;表达出了朱凡沉醉在椰雕的世界里,用心灵叙写人生,用生命创作椰雕。

海南椰雕指的是海南艺人使用椰子壳、柳棕、柳木为基本原料,经过手工雕刻制成的各种工艺品。由于海南是中国椰子的主要产地,椰雕也就成了海南特有的工艺品。

海南椰雕主要流传于海南海口、文昌等地,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项目保护单位为海口市龙华区文化馆,省级项目保护单位为文昌市文化馆。

椰子是海南岛的特产。海南岛亦称“椰岛”,是中国椰子的主要产地,产量占国产量的99以上。

以椰子壳、棕、木为原料的椰雕历史悠久。唐代已有关于椰雕的记载。唐刘恂《岭表录异》记载“椰子树,亦类海棕……有圆如卵者,即截开一头,沙石磨之,去之皱皮,其斓斑锦文,以白金装之,以为水罐,珍奇可爱。”

《正德琼台志》记载,宋代诗人苏东坡贬儋耳(即今儋州市中和镇)时,曾拿椰壳椰棕请当地艺人雕成帽子戴,取名“椰子冠”。时因椰壳有鉴毒功能而被士大夫阶层青睐,工艺精湛的椰碗、椰杯已流行在士大夫宴席之上。

宋代诗人黄庭坚答友人赠椰雕茶具诗“硕果不食寒林梢,剖而器之如悬匏。故人相见各贫病,且可烹茶当酒肴。”

明清两代,椰雕产品被作为珍品进贡朝廷,有“天南贡品”之誉,时进汞的乳茶碗,其外壁为椰壳,凸雕松梅纹饰,内壁嵌银片,古朴轻巧。

清雍正时期,椰雕造型纹饰及雕刻技法已十分精湛。至清末民初,椰雕器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礼品、用品。抗日战争前,海南椰雕已畅销南洋诸岛和欧洲各国,还在越南河内的国际特产博览会上荣获一等将。

海口市龙华区龙泉镇富道村是着名的椰雕村。清乾隆、嘉庆年间(17361820年),家家户户均有椰雕作坊。村100多人,种植椰子树1000多株,男子悉精于椰雕工艺。

解放后,1953年海口市成立椰雕合作社,吸收道富村文必得等9名艺人参加,那时椰雕已出现供不应求的大好局面。1956年扩大成立海口市椰雕工艺厂,生产的椰雕先后参加苏联、捷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