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椰雕(2)(3 / 5)

大时代的梦 莞简妤 9790 字 2020-02-05

在村里,隐居着一位名叫朱凡的民间椰雕工艺师,他以执着的匠人精神,凭着一把刻刀,诠释着工艺人的匠心之美。

朱凡的椰雕工作室在一座琼北传统民居的院子旁,是个非常简陋的棚子,室内到处堆着他的家当,棚子内外设有简易的工作台。就是在这样简陋的环境中,也丝毫没有影响朱凡的创作热情,他沉醉在自己的椰雕世界中,一眨眼就走过了20年。他说自己有个梦想,希望用一生的努力,做好椰雕,留存住这门独特的技艺。

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朱凡,原本在银行工作,后来转行到旅游企业。一次行走在海口街头,买了一个椰雕工艺品,椰雕展现出来的精美技艺让他为之着迷。

无意间与椰雕的邂逅,从此让他与椰雕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了做好椰雕,他选择远离城市的喧嚣,深居简出隐于乡村。他买回刻刀,从零开始,琢磨椰雕工艺,沉醉在自己的椰雕世界中。

朱凡与传统的匠人并不相同,在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椰雕,并非师承,也非科班出生,凭着对椰雕的热爱执着,一边雕刻一边学习,从书本上、从日常生活中去寻找灵感,静心学习和体会传统椰雕中的奥秘。

朱凡说,他回到乡下,默默钻研椰雕技艺,作为自己余生的事业,内心里曾经有过很多矛盾和困惑。首先需要克服的是沉淀住自己的心性,做到心无旁骛,甘于寂寞,锲而不舍;平时还要不被杂事所扰,遵守着自定的作息时间,不管外面的世界怎么变化。如果没有客人的到访,每天上午9时,朱凡就开始工作,每天制作椰雕超过8小时。

从选材、制图、雕刻、拼接、抛光,直至一件椰雕作品的完成,朱凡总是做得一丝不苟,在他眼中,容不得一点瑕疵。每天在刀锋上游走,手受伤是家常便饭。有的作品工艺复杂、耗时耗力,数月才能完成。雕刻过程虽然很辛苦,但看到自己一刀刀雕刻出来的作品,活灵活现地摆在自己面前时,心里就有一种自豪感。

20年的孤独修行,在方寸之间挥刀如笔,从工艺到艺术,他信步而过,终于摸索和练就了一套炉火纯青的纯手工椰雕工艺。

作为一名椰雕设计者和雕刻者,朱凡量料取材、因材施艺,把椰雕的自然之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朱凡从拿起刻刀之时,就潜心钻研椰雕技艺,从雕刻大师的作品中汲取营养,在学习传统雕刻技艺的基础上,博采众长,不断创新,渐渐形成了一整套自己的设计理念和加工制作椰雕的工艺——榫卯结构。

俗话说“榫卯万年牢”,不用一颗铁钉,仅靠榫卯工艺,便可做到扣合严密、间不容发、天衣无缝,使用千年而依旧坚固美丽。凹凸之间,以制为衡,藏秀于内,历经千年而日久弥香,这便是榫卯工艺的迷人之处。

榫卯是比汉字更早的民族记忆,蕴含了古代匠人的博大智慧,是中国传统木艺的灵魂。数千年间,榫卯衍生出千百种花样,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玩具等多个领域。一榫一卯之间,一转一折之际,凝结着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精粹。

朱凡在椰雕作品创作过程中精巧地运用榫卯工艺,通过椰雕构件凹凸部位的严密扣合,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从而起到连接、固定的作用。这个雕法难度很大,要克服一个易热胀冷缩的问题,这是朱凡整个椰雕作品的绝妙之处。工匠工艺水平的高低,通过榫卯结构就能清晰地反映出来。朱凡运用榫卯结构制作的椰雕作品,渗透着自己的心血,充分展示了高超的雕刻技艺。

朱凡的椰雕工艺还运用了平面浮雕、立体浮雕、沉雕、透雕等多种雕刻手法,其雕刻的茶杯、茶叶罐、香炉、椰壳碗、酒盏等等椰雕作品,雕工细腻、工艺奇巧、小巧玲珑、画面雅致,经久耐用,融观赏性与实用性于一体。

更为难得的是,朱凡椰雕作品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