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麦杆画(3 / 11)

大时代的梦 莞简妤 20558 字 2020-02-05

小路丰联起来,随便走进一个村庄,村头甚尾只要有妇女的地方,

草缏是院中妇女编织的光阴,曲折、漫长,没有尽头。总有人在掐草缏。

盘在陇中成了一一个单位。它度量草缏的长短。通常,草缏掐得够多了,就要剪掉接茬时空余出来的刺头。然后简单盘起来,便于拾掇。十天半月或者一月两月之后,盘一盘的草缏积攒多了,就要进行精细化的盘笼。

拿出之前做好的工字型木架,将草缏过水浸湿,用力盘上去,一层压一层,转12圈或15圈,剪断。压紧接头。再盘另盘。为了多卖钱,主人总要死命拉长草缏。有的人用力过猛,会扯断草缏,得不偿失。

工字木架转圈的长度刚好一米,转12圈就是12米,转15圈就是15米。非常便于计算,卖主买主都方便。

即使小麦生长旺盛,1990年代的陇中农民除了吃饱肚子,普遍缺钱花。196年,张娟考上初中,家和学校距离10公里,她必须住校。

张娟是家里的老大,她初二时,弟弟也上了初中,两个人住校,每周的菜钱、煤油钱,都要靠草缏“指”出来。190年代末,草缓米只能卖几分钱,一盘也就三四毛钱。而张娟和弟弟每周做饭的煤油基本需要一公斤,掐十盘草缏才能换来。

父亲无法外出打工,庄稼收成只能解决温饱,草缏成了换煤油的可靠途径,越是发挥的作用大,母来指草缏的劲头也越足。

初中毕业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张娟一直都在帮母亲招草缏。

草缏售价很便宜,掐起来很费劲,但是有总比没有强。院中人在严酷环境下练就的生存意志,适应了无限忍受,适应了不断进取。

1998年初中毕业,张娟和时亲做了一年的抗争。1999年冬月,张娟终于离开陇中乡村,进人到西部某大城市打工。

十多年后,张娟已经嫁到城里,成为市民。村庄早已不再点煤油灯,村庄早已不再走土路,村里还有了自来水。但母亲依然在不停地掐草缏。

回到娘家,再掐草缏,张娟儿时的记忆一浮现。

小时候跟着母亲一起去上街,每次卖草缏总是卖给刘应凡。刘应凡胖胖的,给人憨厚的感觉。交易完成,自己总是眼巴巴看着刘应凡将不足百元的毛钞交给母亲,母亲再将低于十元的零钞交给自己。

时间飞快,生活继续。有些东西变了,有些东西一直没有变。中学应凡还在收草缏,还在老地方,学生不再用膜油炉于微饭了,他们有了食效集铺上,刘应凡老了,刘应凡点钞票的样子还没变草缏的祥对子没有变,草缏的价格变了,以前一盘不足一元,现在盘接近两元。

一,二四六,三四个乡镇的逢集日刘应凡都了如指掌。掐载缏的人几乎都认识刘应凡。草缏能换钱,但草缏到底去了哪里?干了什么?

刘应凡不知道,陇中妇女更不知道。

一盘草缏赚两毛的生意干了26年。

榜罗,古镇。位处通渭、陇西、武山三县交界。

每个逢集口,范军义都会出现在街道上,他支起来的摊点前,人头攒动。来自周边村庄的妇女们将打理好的草缏以盘为单位,一一交给范军义,换回数十数白的纸钞。

从1990年开始,范军义就开始从事草缏贩运生意。

一盘草缏的利润两毛钱。依靠这个微小的利润,范军义撑起来个产业。连接着陇中乡下成数百妇女的手艺,也连接着微薄的希望。

“我一年基本能收五到六车货,一车货能装1400拥,一捆是100盘,这样下来一一车就是14万盘。周转资金也就是50~60万元。”除了在街道上收购,范军义在榜罗镇后山的三岔路口还有一个总据点:除了向赶集的妇女收购,范军义还向刘应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