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佛道(5 / 7)

玄溪旧事 二月杏 16024 字 2019-10-14

每常二人相会,瑞卿便劝子瞻学佛,子瞻便劝瑞卿做官。

瑞卿道“你那做官,是不了之事,不如学佛三生结果。”

子瞻道“你那学佛,是无影之谈,不如做官实在事业。”

终日议论,各不相胜。

仁宗天子嘉某某改元,子瞻往东京应举,要拉谢瑞卿同去,瑞卿不从。子瞻一举成名,御笔除翰林学士,锦衣玉食,前呼后拥,富贵非常。思念“窗友谢瑞卿不肯出仕,吾今接他到东京,他见我如此富贵,必然动了功名之念。”

于是修书一封,差人到眉山县接谢瑞卿到来。

谢瑞卿也恐怕子瞻一旦富贵,果然谤佛灭僧,也要劝化他回心改念,遂随着差人到东京,与子瞻相见。两人终日谈论,依旧各执己见,不相上下。

你说事有凑巧,物有偶然。

适值东京大旱,赤地千里。仁宗天子降旨,特于内庭修建七日黄罗大醮,为万民祈雨。仁宗一日亲自行香二次,百官皆素服奔走执事。翰林官专管撰青词,子瞻奉旨修撰,要拉瑞卿同去,共观胜会。

瑞卿心中却不愿行。子瞻道“你平昔最喜佛事,今日朝廷请下三十六处名僧,建下祈场诵经设醮,你不去随喜却不挫过?”

瑞卿道“朝廷设醮,虽然仪文好看,都是套数,那有什么高僧谈经说法,使人倾听?”看起来也是子瞻法缘该到,自然生出机会来。

当日子瞻定要瑞卿作伴同往,瑞卿拗他不过,只得从命。二人到了佛场,子瞻随班效劳。瑞卿打扮个道人模样,往来观看法事。

忽然仁宗天子驾到,众官迎入,在佛前拈香下拜。

瑞卿上前一步偷看圣容,被仁宗龙目观见。瑞卿生得面方耳大,丰仪出众。

仁宗金口玉言,问道“这汉子何人?”

苏轼一时着了忙,使个急智,跪下奏道“此乃大相国寺新来一个道人,为他深通经典,在此供香火之役。”

仁宗道“好个相貌,既然深通经典,赐你度牒一道,钦度为僧。”

谢瑞卿自小便要出家做和尚,恰好圣旨分付,正中其意,当下谢恩已毕,奏道“既蒙圣恩剃度,愿求御定法名。”

仁宗天子问礼部取一道度牒,御笔判定“佛颖二字。瑞卿领了度牒,重又叩谢。候圣驾退了,瑞卿就于酿坛佛前祝发,自此只叫佛印,不叫谢瑞卿了。那大相国寺众僧,见佛印参透佛法,又且圣旨剃度,苏学士的乡亲好友,谁敢怠慢?都称他做“禅师”,不在话下。

且说苏子瞻特地接谢瑞卿来东京,指望劝他出仕,谁知带他到醮坛行走,累他落发改名为僧,心上好不过意。

谢瑞卿向来劝子瞻信心学佛,子瞻不从,今日到是子瞻作成他落发,岂非天数,前缘注定?那佛印虽然心爱出家,故意埋怨子瞻许多言语,子瞻惶恐无任,只是谢罪,再不敢说做和尚的半个字儿不好。任凭佛印谈经说法,只得悉心听受;若不听受时,佛印就发恼起来。听了多遍,渐渐相习,也觉佛经讲得有理,不似向来水火不投的光景了。

朔望日,佛印定要子瞻到相国寺中礼佛奉斋,子瞻只得依他。又子瞻素爱佛印谈论,日常无事,便到寺中与佛印闲讲,或分韵吟诗。佛印不动荤酒,子瞻也随着吃素,把个毁僧谤佛的苏学士,变做了护法敬僧的苏子瞻了。

佛印乘机又劝子瞻弃官修行。

子瞻道“待我宦成名就,筑室寺东,与师同隐。”因此别号东坡居士,人都称为苏东坡。

那苏东坡在翰林数年,到神宗皇帝熙宁改元,差他知贡举,出策题内讥诮了当朝宰相王安石。

安石在天子面前谮他恃才轻薄,不宜在史馆,遂出为杭州通判。

与佛印相别,自去杭州赴任。一日在府中闲坐,忽见门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