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岔湖自筑埂围湖,每年腊月干湖放水打鱼,因为圩埂外面的五个水凼是挖土筑堤而成,便也属于周家岔湖产。湖中水从涵闸放出,水流自然顺着先流向五个水凼,周家岔湖中的鱼儿顺水游向水凼,站在水凼边的渔人用渔网将水凼中的鱼儿打起,倒进一只只竹泡(装鱼的大竹筐)之中,每一泡足有两百斤以上。
五个水凼,每个水凼都足足会打出万斤好鱼,为李光炯的办学兴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第五个水凼,漁人和“抱壁山庄”的家人们都喜欢叫做尾凼。因为周家岔的湖水干湖时,最好的鱼儿会随着流水游得远些,便基本上落在了第五个水凼的尾凼之中,所以每次干湖打鱼,在尾凼之中打出的鱼又多又好。
话说有一年的腊月干湖时候,湖水流着通过涵闸,鱼儿游向那五个水凼,一泡泡的鱼儿抬进山庄。在打尾凼的鱼儿的时候,一网上来,竹泡之中满满的并不是鱼,全部是四处乱窜的水老鼠,水凼之中,游动的也是满凼的水老鼠。家人大惊之下,赶忙告诉了李光炯先生。
李光炯先生听得家人禀报,微微一笑,沿着“抱璧精舍”屋后,经过“听涛亭”,过亭廊,走向“寂音亭”,摆香案,供果品,点檀香,拜日月星斗。不一会儿,家人再次来报,尾凼里的满凼水老鼠全部变成了大鲤鱼,那网上来的一泡泡水老鼠也变成了大鲤鱼。那一年的腊月干湖,在尾凼之中足足打出了有两万斤的大鲤鱼。
天然将《李光炯与周家岔湖的传说》读完,大家望着窗外那隔着连城湖不远的星星点点灯光,想像着周家岔湖的美丽。
郑扬笑着对大家说道:“今天很晚了,我们明天还要去黄公山玩呢。”
天然点点头,对着郑扬说道:“郑扬哥哥,等我把这一篇欧阳松风写黄公山的文章读了再休息吧!”天然也不管大家同意不同意,便低着头看着手机读了起来。
去枞阳雨坛的黄公山,我是慕着一个人的传说而去的。很小的时侯,就曾听过黄观的故事,以及黄观葬于黄公山的传说。黄公山,海拔三百六十一米,位于枞阳雨坛新塘村境内,原名高山,又名五华山,因安葬明初侍中,六首状元黄观,故改名黄公山。
元朝末年,贵池上清溪车头山下有黄姓,其祖黄文衍原籍徽州,因拜师贵池叶蔺而迁贵池,初居西门圣母桥,后人因慕清溪河山水清幽,乃移居上清溪。黄观祖父黄彦明与当地富家子弟许元相交甚厚,在其因病去逝后,许元念及往日与黄彦明的友情,接纳了黄彦明的妻子和幼子在许家帮工。
黄观的父亲在许家帮工期间,许元之女许娇爱上了黄观的父亲,并悖逆父母私许终身,无奈,许元便让黄观的父亲入赘许家,所以黄观初姓许,名许观。许观幼时聪敏,他于县试、府试、院试中皆为第一名。后来于洪武庚午年乡试夺得解元,接着又连登辛未年会员,殿试状元。所以后来人们便称他“六首状元”,将曾经的诗句“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改成了“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稀。”
许观在官至礼部右侍郎之后,上请恢复黄姓,得到了皇帝的恩准,至此以黄观而名。建文帝时,皇叔燕王朱棣在朝见皇帝的时候,佯称身体有恙,不宜行跪拜之礼,黄观当即斥之:“虎拜朝天,殿上行君臣之礼;龙颜垂地,宫中叙叔侄之情。”
建文四年,燕王之乱,黄观携玉玺于长江安庆段招募勤王之兵,船至贵池乌沙时,家人来报燕王已即位登帝,黄观仰天长叹,大哭着向东方金陵拜了数拜,投江而死。其时黄观妻子翁氏带着两幼女在金陵聚宝门外秦淮河边的栅洪桥投水自尽。
按理说黄观与妻子翁氏及女儿投水后,他们的尸体不可能存在的,但冥冥之中,忠贞节烈自会有苍天旌德。江水波涛滚滚,却将远隔千里的黄观,翁氏和两个幼女的尸体漂浮到贵池对岸枞阳的江边。枞阳的商儒百姓,感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