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掩盖的真相(4 / 6)

满唐华彩 怪诞的表哥 7655 字 11个月前

在南曲为奴,后净身入宫,此时他二十岁,若说这场叛乱是这兄弟二人蓄谋策划的,本也说得过去。”

问题就出在这里,杨国忠一开始就没想大事化小。

到现在,他只好皱起了眉,叹道:“但,刘化、李缩能做到这一步,背后必然有幕后指使。”

“为何?”薛白道:“叛乱策划得并不高明,应该说,非常不高明,不像是有厉害的幕后指使。”

“不,两个草民做不到。”杨国忠道:“必然有幕后指使。”

“阿兄怀疑谁?”

“阿白觉得呢?”

若让薛白猜,即使刘化背后有人帮忙,也只能是小官,不超过五品。因为五品以上有朝议资格,就会提醒刘化,那种小弩是刺杀不了圣人的。

但按照杨国忠的思路猜……肯定是王鉷。

因为攀咬不到李林甫,那就先攀咬王鉷。正好,王准也牵扯到了此案。

“莫非是王鉷?”

“对!阿白也这般觉得?”杨国忠当即激动起来,“我查来查去,觉得王鉷嫌疑最大。法海是王准举荐的,也一直在鸡坊为典引,怎可能与王准无关?必是王鉷!”

“有证据吗?”

“我本想找证据,结果一查之下,案子越查越大了。”杨国忠有些苦恼,“你也知道,我为圣人办事,不玩那些虚的,都是实实在在办案。”

“是。”

“根据达奚抚的招供,我们拿下了昭应县令李锡。”

“我为谋昭应尉一职,托人与李锡打过交道,要紧吗?”

“你这点小事。”杨国忠沉吟着,缓缓道:“李锡说了很多大逆不道的话,之后他捱不住刑罚,自认知道幕后指使是谁,但要面圣才肯说。”

“圣人答应召见他了?”

“是。”

杨忠国担忧不已,如此一来,李锡要指证谁,就不是他能控制的了……

“臣,昭应县令李锡,拜见圣人。”

与此同时,华清宫的大殿内,李锡一身囚服,拜倒在李隆基面前。

“你既要亲口与朕招供,朕准了。”

“臣遵旨。”

李锡依旧跪在那,缓缓开口说起来。

“臣身为昭应县令,参与修建华清宫,那些劳役,确实是臣从河南府征召来的,包括行刺陛下的二十余人。”

“你为何这般做?”

“因自大唐开国以来,关中、河南道,便是灾害频发之地。臣算过,至武德元年以来,一百三十年间,河南道共有旱灾三十九次,水灾二十三次,蝗灾十一次,几乎是每两三年就有州县遇灾……”

“朕问你为何包庇妖贼。”

“请陛下容臣回答。”李锡道:“正因灾害连年,朝廷设义仓,每有水旱,皆以义仓出给,无仓之处,就食它州,这些劳役便是从河南道前来关中就食。但圣人可知,为何河南府义仓不足以出给?”

“你问朕?当朕不知是吗?”

李隆基抬手一指,直接揭破李锡的借口。

“天宝七载,天下储粮一千二百余万石,而洛阳含嘉仓储粮近六百万石,占天下粮仓之半数。岂可能无粮出给灾民?朕再问你,你为何包庇妖贼?”

李锡伏拜在地,应道:“作乱的二十余人,臣确记得他们的名字,皆都是河南道的灾民,想到东都就食,但含嘉仓不放赈济粮,唯漕河沿岸掠其妻女,逼其为役,故而臣招募数百人……”

“还敢狡辩?”李隆基不耐听这些,喝道:“你为迫害同僚,诬告达奚抚匿丧不报,有无?”

“臣认罪,臣确实攻讦同僚。”

“李锡,李元勋,你虽是七品县令,朕却知道你的名字。你是陇西李氏,渤海王房宗室,朕了解你,甚至写诗勉励你。可你呢?你变了,学着争权夺势,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