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剧变(九)(3 / 3)

让他们感到心痛了。也许我们未来对这个国家的控制力会大大下降,但这又如何呢?通过在中国大陆的纵横捭阖,几十年来我们吸收了得有两百万左右的移民了吧?嗯,就算没有也离得不远了。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贸易收入,这些其实都极大贴补了移民造成的巨额亏空。我们更是建立了稳固的登莱、宁绍、满蒙和黑水根据地,四地三百多万民众对我们东岸可是非常拥护的,登莱和宁绍的财政甚至已经可以做到收支平衡,这是多大的利益啊!中国自古以来便又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传统,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觉得我们可能无法阻止这一趋势,除非本土放开对远东的限制。可在现有情况下,我们只能尽可能延迟这个统一的时间。顺国灭掉南明就灭掉好了,他们其实也只是解决了生存问题罢了,整体实力还是不如清国的。我们不妨放宽心,一面争取本土松动政策管制,一面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登莱、宁绍那么多本土的投资,建国者议会的议员老爷们真的会坐视这大笔的投资贬值乃至打水漂吗?”

姜云帆这话说得其实挺实在的。本土现在在宁绍、登莱的投资确实不少,其中既有南铁公司修建的铁路、台湾银行建立的一系列贸易节点,也有私人投资者搞的很多工厂,甚至就连银行、保险公司这些年都大举进入,开展一系列的金融服务。这样力度的投资,其实也昭示着远东诸藩身上移民输出地的色彩慢慢变淡,新兴市场和投资热土的色彩愈发鲜明。简而言之,登莱、宁绍这些地方已经是两份优质资产,能够大量利润的优质资产,任由其败落乃至被人夺走,确实已经不符合华夏东岸共和国的利益。那么基于这一考虑,适当放松对远东殖民地的各种管制,似乎也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这一点,在最近一些年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而这次顺国发动的征明之战,恰恰也给这种政策松绑了一个很好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