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九六章 三道将令(1 / 2)

大秦钜子 暗夜拾荒 4516 字 2020-08-12

? 在杭锦原的某处,韩信正盯着面前并排的三道箭令愣愣出神。 .sp> 他有些不解。

若是说得再明白些,他对这三枚箭令所蕴含的一切信息都想不明白,整个脑袋是浆糊。

可问题是,李恪的将令已经说得没法再明白了,令使们甚至连字眼都不曾修饰,一个个是插着腰传的令。

因为骂街嘛

李恪,夏子,墨家钜子,河间将军兼河间郡守,大秦北境四部一郡的掌印,天下四大显学之一的掌教,现如今风头最劲的士子,这样的人也会骂街么

令使不会集体叛逃,假传将令吧

捂着嘴,韩信一脸苦恼。

同样的将令连传了三日,之后又静了两日,接将令时,他正与季布分头行动,带着甲曲部千二百余骑卒在一处隐僻的疏林扎营。

大营再没有新的消息了,唯一能证明这个将令真实性的,就是传令第一日与箭令同来的半片虎符。

这是李恪的虎符,代表他将整个河间军二万七千余将士的指挥权权托付于韩信。

韩信之令,便是李恪之命

如此信重是韩信第一个想不明白的事。

他投奔李恪满打满算也不足一年,除了纸上谈兵,他唯一能被称之为战绩的就是在商会的那场故弄玄虚。

几十个骑士戏耍千人,斩首七十,退敌无形。

这种战绩放在别的地方或许可称为显眼,但在李恪面前,屁都不是。.sp> 李恪自己就是当世以少胜多最有牌面的将领,年未缚籍已经领着十来个墨者,用数月鏖战,靠沿路捡回来的民军剿灭了两万匈奴。

所以他从未有过居功而傲的想法,实习归来能被委以军师军侯已经是意外之喜,位列在陈平之后很正常,外遣时为季布谋也很正常。

他只是努力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

季布是老实稳健的人,他就说服季布以兵势压正面,自己则分领朔方部远高于其他部曲的骑卒外出游戈,伺机建功。

哪知道还未开战,李恪的新将令就来了,他将以一介军侯之身代主帅统领三位校尉,平定草原。

把自己部麾下交托给一个称不上熟悉的少年友人是认真的么

叫一个无兵的军师军侯统领三员悍将是认真的么

那三人,一个是同门嫡系,一个是大秦宗族,还有个是自称宗室的草原夷狄,这样用人,是认真的么

李恪好像真是认真的

得此信重,何德,何能

第二个问题,战机。

河间成军不过月余,正式出兵时间更短,他们至今都没有正式介入到草原战事,没有进度才是正常的进度

李恪怎么就急了呢

三道一模一样的将令,谁都听得出李恪话里的急躁,可急什么又躁什么,韩信却完摸不着头脑。 .sp> 难道李恪忘了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的道理

又或是说,在李恪看来,平定草原的时机已然到了,只是看他们还不曾发觉,这才好意出言提点

韩信猛想起令中的俱斩二字,一瘪嘴,又在心里把好意划了,换上不耐烦,这才觉得顺心许多。

现在是八月中,两月止战,听在韩信耳朵里就是今年平定。

李恪显然不打算把草原的事拖到下一个春天,而作为这场战事的实际指挥官,韩信只能把失期斩这三个大字写好了裱在正席头顶,真真片刻都不敢轻忽。

问题是,良机,何在

他正思索,亲卫来报,说三地校尉齐来秘营,正一道在帐外求见。

韩信敏锐地把握到一个词,求见

他的嘴角不由翘了起来“先前还担心麾下大将位高不驯,还真是早该想到的,将军岂能任由这等蠢事贻误战机”

草原上弥漫着紧张